第178章 再开一家

“听娘的,”泥鳅轻快的对他爹笑道。

也没让泥鳅等多久时间,三日后他夫子带信让兄弟几人都去了学院。

周父在家走来走去的,心就像被火烧了一样不停的伸头朝外看,府城的这几个孩子都是他手心长大的宝,哪一个出事了都能要了他半条老命。

下午太阳落山之时,几个孩子兴高采烈的回来了。

“看来是不用走了,”水清轻声笑言,起身把蒸好的酒搬进屋里放好。

晚上饭桌上果然如此,泥鳅起身正式宣布道:“爹,小姑父,夫子给我们兄弟介绍了秋鸣书院,以后我们的生员考试就在本书院进行了。”

周兴平跟李明远听了顿时喜出望外,谁不知道汾阳城的秋鸣书院呀!那可是府城最好的书院了!

“既然因祸得福进了秋鸣书院,那便要好好的学习念书,千万莫要辜负了你们夫子的心,”周父高兴之余又语重心长的嘱咐孙子外孙子们。

“爷爷,我晓得了,我定会督促弟弟们好好念书的,”泥鳅拍拍胸脯保证道。

有了这个定心丸吃了,晚上一大家子吃饭喝水都是甜的,周兴平又屁颠颠的去了营子乡,把租的房子退掉,置办的东西都拉回来。

事情圆满的尘埃落定,周父满身轻松的雇马车回了丰安庄,他回去的时候,家里的春季粮食正好收完。

田里都是人栽秧笑闹,他背手在田埂上溜达了一圈,回家看见平安跟来安在门口摇头晃脑的背书,慈祥的蹲下身子坐在边上看着孩子笑。

“太爷爷,六叔过了儒童试了吗?”平安一本正经的开口询问周父。

“过了,不仅你六叔过童生了,你麻虾表叔也过了童生了,”周父朗声笑呵呵的回答道。

石头从屋里出来刚好听到两个童生,他一时愣在了原地,有些茫然的看着自己的孩子。

“平安、来安,你们要好好的念书呀!”周父慈和的叮嘱两个小豆丁。

“知道了太爷爷,”两个孩子脆声答应道。

周父开心完起身乐呵呵的回家了,晚上跟老伴骄傲说着六孙子和孙子都过了童生试。

“你个死老头子,你总说这干啥呀?你这不是让夏生他们兄弟三个难看吗?”周母揉了揉模糊的眼睛骂道。

周父愉快的心情顿时消散没了,低声道,“我老头子当初也是紧着他们念书的,他们念了好几年书,一场试都没考过!”

周母闻言张了张嘴最终闭上了,抬手盛了一碗饭推过去,“他们没那个念书命,眼下能成家立业也不错了,俺们老了别总掺和着说三道四的,已经是隔辈子的长辈了,数天的活日子何苦惹人厌烦呢!”

周父哼哼两声终究是没反驳老伴,“你明天给辉子媳妇的东西送去,是老三媳妇带回来给他们刚出世的孩子的,贵子说亲老三跟老女婿没法回来了,那边天热正是忙的时候,东西都让我给捎带回来了,你回头给捡捡分分,留着贵子说好亲送去给人情。”

“知道了,”周母低头吃了一口饭。

周父放下烟杆子,“辉子爹究竟是啥情况呀?”

“老样子呗!看着也没几天的功夫了,他死不掉的人,都是要咽气的人了非要往俺孙子家进,你说我能让他进俺孙子家吗?他有家有当有儿子的,死女婿家算怎么回事?”周母提起来就是一肚子的火气,还恼怒的摔了手里的筷子。

“石头媳妇啥说法呀?”周父寒着脸问老伴。

规矩讲究多的地方,是不允许岳父在有儿子的情况下,寿终在闺女家的,特别是闺女的婆婆的公婆还建在,主要怕是女方爹娘抢了男方全家的寿命,所以一般乡下老人是特别忌讳这事的。

除非是女方父母只有一个闺女,这叫绝户坟进了闺女家也保佑女方兄弟,反正说道很多很弯弯绕。

“她爱怎么说怎么说,不想过俺周家的日子可以滚,俺重孙子要是有个好歹,她不走我都让石头送她走,过了几年蜜罐日子,都忘记太阳怎么升了,”周母脸上对月兰有着说不出的厌恶。

周父脸上也闪过不喜的表情,俺们乡野人家哪有女婿家给岳父送终老的规矩?特别是他还有儿子的情况下,那俺们更不能给他终老了,他这不是要对俺家小辈们有妨碍吗?他当时提了你咋不说月兰?”

俺咋没说呀!谁晓得月兰前头答应的好好的不接人,背背脸跟俺玩阴的,要俺说这个孙媳妇就不该要了,”周母说完眼里涌满了泪花,看样子被气的够呛。

童父已经到了出气多进气少的地步了,他非要磨缠着儿子把他送来闺女家,理由是他想死了后有人给送个香火,月辉听了当即表示他是儿子,他会给自己亲老子送香火的。

童父听了说什么都不答应,胡搅蛮缠的爬到了闺女门前,月兰心软把人扶进屋里还没半天,童父便昏死了过去。

周母听说后急忙跑去孙子家,指挥孙子们,把童父抬去了月辉家养着,当时抬的时候月兰哭哭啼啼的不答应,说是那是她亲爹,太婆婆这么做就是不把她放在眼里。

一向和蔼慈祥的周母,立即破口大骂起来非要石头把月兰休了,老周家的人还没死绝呢!没有女婿家给岳父停灵的风俗。

莲慧两口子被人找来劝架,到了才知道前因后果,郭四子也是不客气的责骂起月兰来,也就是打那天后,周母是看都不想看到这个孙媳妇的。

好赖话说尽都没用,甚至还退了一步表示可以给盖一间房子,专门给童父住着,等他寿终了再把房子扒了就成。

月兰听了滚倒在地哭的昏天暗地的,在家抱着孩子跟石头闹,说不给她爹抬回来,她就要带着孩子去上吊、去投河等等……

那周母能惯着她吗?当即从屋里掂出一把刀,对着月兰毫不留情的就劈了过去,要不是因为年纪大腿脚不灵便,再加上被闻讯赶来的孙子们拉住了,月兰估计不死也残废了。

别看周母平时见面说话极尽疼爱的,一旦谁让周家孙儿们不好出事了,谁就是周母的大仇人,月兰被太婆婆的这一手出拳打懵了,打那以后小心翼翼的生活,再没提过一次死。

丰安庄的风波并没有传来府城,两家的孩子念书事解决了,家里也忙的脚不沾地的。

水清每天固定一大锅酒,还做好一大缸料子出来发酵,鱼泡的事情算是彻底的放手了,都交给了家里的几个女人洗晒,只有熏制保存的时候她才不假别人的手。

炙热的夏天在周兴平一趟趟的马车里翻浪,八月底的时候中人送信到家里,他新收了几个小庄子各方面都符合周东家的要求,问他需不需要看看去?

周兴平接到信马不停蹄来到府城,跟着中人去看了小庄子,大概也就三百来亩的样子,庄上两户人家住着顺带还种田,他看了也没有马上就同意买,回家跟水清商议了后,又四处打听了半天,最终花了两千两拿下了三个庄子。

庄子上的田地还是让原来的人家租种,比例是五五分成,他只要现成的那一半,其他的都归租家自己,他还会帮着出一半的粮税。

至于庄子上的瓜果蔬菜牲口,平时供夏天吃个新鲜,冬天供一半牲口就行了,给原来全职养护的人高兴傻了,当即想也不想的便按了手印。

周兴平跟水清就像小蚂蚁搬家一样,赚到钱了不是置办田地,就是置办府城便宜的铺面房子,之前置办的房子和铺面,都让中人给租了出去,每个月好歹能看见好几两银子的收入呢!

家里固定的做着鱼泡和酿酒,顺便把无本生意山楂牢牢的握住不撒手,生活过的是有滋有味的。

“兴平,你要不别打鱼了,在芙蓉镇码头租房子,学妹婿收鱼回来洗了熏制,同时还能把那边码头的鱼泡也包揽了。”

“芙蓉镇临靠水湖庄和李家湖两个大庄子,他们平时卖鱼也更喜欢去芙蓉镇的卖鱼,你一个人如果忙不过来,还可以叫上他爷来帮忙,这样总比他整天没精打采的窝在丰安庄好,”水清侧头看着周兴平提议道。

周兴平眼睛一亮而后暗了下来,“我走了你酿酒……”

“你回去打鱼的时候,我不也是自己一个人酿酒吗?家里的鱼泡我现在已经是完全能脱离手了,我看柳婆子他们几家的男孩子都不小了,你去搞好了位置,完全可以雇他们孩子去帮忙。”

“鱼泡都是几家孩子洗惯了的,如今我们两家这边稳定了下来,人手不需要那么多了,他们干活的干活、闲看的闲看,时间长了几家人容易生芥蒂,”水清笑眯眯的眨了下眼睛

“我明白了,”周兴平闻言轻笑用力的点点头。

说干就干第二天他便回了芙蓉镇,在码头溜达了半天,靠近湖边租了两间很大的房子,又去码头找了管事私下给了钱,表明以后包了码头的鱼泡。

码头管事摸了摸手里沉甸甸的银子,给了一个心照不宣的眼神答应了。

芙蓉镇码头搞好,周兴平急匆匆的赶马车回家,到家最先去的是李明远家,“明远,我想在芙蓉镇收鱼做熏鱼你同意吗?”

“这有什么不同意的呀三哥?芙蓉镇离府城半天的马车路,俺们两家同时收鱼又不冲突的,小鱼干做吗三哥?”李明远不在意的问道。

“小鱼干我不做,我只做熏鱼和鱼泡别的我忙不过来,到时候我在那边收了小鱼干,派人都给你们送回来。”

“可以的三哥,你这着急忙慌的东西准备了吗?”李明远看他一头的汗水都要冒火了。

周兴平摇摇头,“我今天路过码头看大船鱼泡都倒掉了怪可惜的,便临时决定租房子过去做鱼和鱼泡,东西都没来得及置办!”

“俺家有成套的,我让花儿给你收拾出来,等你们正常开业做了再慢慢置办东西,人手怎么打算的三哥?”李明远经验老道的又问。

“用三家十五六的孩子怎么样?俺们两家府城做工的人肯定不能动,他们好不容易做熟练的人,这样也能解决他们家里干看着的人了,镇码头毕竟没有府城码头忙,”周兴平挠头说了打算。

“这样也可以,好歹是知根知底的人,用着俺们心里放心,那三哥你现在去阳坡村通知人夜里走,我来给你收拾要用的东西,”李明远说着就开始进屋抱篮子和木盆出来,一点也没有藏私的意思。

莲花拿了一个木盒出来,里面是杀鱼用的工具,又给扯了两块大油布出来放好,她晓得夫君的想法,就像三嫂以前说的,汾阳城这么大的水城,他们一家不可能把熏鱼做完了,三哥去老远的地方做熏鱼,又不损害自家的利益,他们是亲兄妹就应该互相鼎力协助扶持的。

周兴平去村里也就两柱香的功夫,找到老朱头说了情况,老朱头听了二话没说,从三家挑了八个十六七的男孩子跟着走了,当然他本人也是要跟着去帮忙的。

回到府城李明远把需要用的东西都抬出来,又对几个男孩子和老朱头嘱咐道,“老朱叔,芙蓉镇头一天开业他们都是没经验的孩子,你在我们家做了一两年了,经验丰富秤鱼也快,明早记得安排两人在码头湖面吆喝引引人。”

“李东家放心,俺老朱头做事保证不让东家操心,”说完挥手把东西放在马车上,一行人踏进月色黑幕回了芙蓉镇。

回到镇已经是下半夜了,东西都简单的摆摆放好,人员分清楚后几人合衣躺睡了过去。

天色朦胧的时候码头传来吆喝声,周兴平起来打开面水的门,点起屋里的亮光煮了一锅芋头出来放着垫肚子。

老朱头带着两个人出来,摇船下湖一直到天明才回来,随之而来的还有几家卖鱼的渔民。

老朱头负责秤鱼、周兴平给钱,后面的小伙子推鱼倒鱼,两个固定洗鱼的不动,另外两个洗鱼泡的先帮着洗鱼,等鱼泡来了在回去洗鱼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