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您的手伸过了太平洋

  • 铸剑十年
  • 张戈
  • 6820字
  • 2023-06-01 15:45:28

今天是温思雨加盟中原巨能集团后的第一次集团高层干部会议,意义重大。西装革履的司力夫,昂首挺胸地站在桌前,显得风度翩翩,赵婷还不十分满意,又帮他整理了一下领带。这时,司力夫看到路虎驶进了大院,来自大洋彼岸的温思雨从路虎下来,健步拾级而上,迈向公司大门,直到此时他仍然有些迷茫:这是真的吗?温思雨真的加盟了巨能集团吗?世界500强中,凡是与能源有关的集团,几乎无一例外地向温思雨伸出过橄榄枝,而且给出了比司力夫高出十倍的待遇,但温思雨却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在世界商业领域名不见经传的中原巨能,让司力夫大喜之余,心里总有些忐忑。他的思绪不由自主地回到两年前的英国之行。

那时,司力夫以中国新能源电池排行榜榜首法人的身份,应邀出席在英国伦敦召开的国际能源论坛峰会。会上一名叫温思雨的青年学者的演讲,引起了他的高度关注。

温思雨说:“汽车、轮船、火车和飞机四大发明,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的命运,让我们的交通变得如此便捷,生活变得如此惬意。但它们也同时改变了人类的另一种命运:它们巨大的尾气排放,正让地球渐渐变成人类不宜居住的地方。所以,我们急需靠非汽油驱动的动力,那就是电力驱动,来替代汽油。这一观点,已被世人接受。但有一种声音却表示悲观:愿望是美好的,现实是骨感的。因为全世界的专家们都碰到一堆难题:蓄电池过于庞大的体积,让交通工具不堪重负;过长的充电时间,让车主无心等待;过短的续航能力,让司机无可奈何。于是专家们研制出锂电池。但是,这项创新也只是有限地改善了上述三大难题,且并不彻底。而我的实验室正在研究的石墨烯电池,它的体积只有锂电池的千分之一,但它的充电速度,是锂电池的1000倍。也就是说,一块火柴盒大小的石墨烯电池,仅充电10分钟,就能让汽车的续航能力提高到1000公里。此消彼长,我十分自信:我研发的石墨烯电池无疑是划时代的!”

当时,整个会议厅突然静下,人们仿佛被一件极端的意外击倒了。他们屏住呼吸,发着光的双眼直盯台上的这个年轻人。显然,年轻人知道大家在等什么,他用不容置疑的口气说:“这一改变世界命运的美好愿望的实现,不会超过2025年!”

整个大厅立刻掌声雷鸣。

接着,温思雨把极具说服力的大数据,放映在会议厅的巨大显示屏上,演示他的科研成果。他的演示精彩绝伦,不时被掌声打断。

司力夫大喜过望,脑中突然闪现出辛弃疾的名句:“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在以后的几天里,司力夫中止了所有工作,只干一件事:约见温思雨!但此刻的温思雨,却像空气一样,消失得无影无踪。据英国媒体消息,世界顶尖的汽车、轮船、飞机的制造商,如福特、奔驰、沃尔沃、波音等,无不纷至沓来,依旧难见温思雨一面。司力夫只好求助于中国驻英国大使倌。司力夫的求助,引起中国驻英国大使馆的高度重视。大使亲自约见英国各界华人商会会长,最后终于敲定了与温思雨会见的大事。

会见安排在剑桥西北角不远处的一座华人开的“楚园”,时间是晚上九点。

“楚园”在英国,甚至在整个欧洲,都是大名鼎鼎的。相传创建人是一批旅居英国的知名华人,因思乡心切,他们便集资创建了“楚园”。兴园之初,认为在咖啡当道的西方,建一座茶舍,肯定不赔就是赚,所以规模很小,仅用来让旅居欧洲华人寄托乡恋之情而已。殊不知,这里却成了在英国乃至欧洲华人的朝拜之所,日见兴隆,所以其规模也极速扩张。有消息说,不提前一周预约,你连门都进不了。据传,温思雨也是股东之一。

司力夫怕路上有失误,提前一个小时到达。刚下出租车,他立刻被眼前的景象震慑了!这处独立的建筑群背靠丘陵环湖而建。放眼望去,透过朱红的两扇大门,尽是亭台楼阁,错落有致。楼阁上挂着大红灯笼,雕龙画凤的主楼,青砖青瓦、飞檐走壁,仿若重现着楚国称霸时的昨日辉煌。青波水榭中荡着古筝,演奏着名曲《离骚》。若时光能倒驰,司力夫愿为屈原旧友。此情此景,让酷爱中国古代文化的司力夫喜出望外。

门前一老者问明司力夫来意,便引着他穿过九曲回廊,步入后院一座临湖的露台。露台取名为郢台,用以纪念楚国名城郢都。郢台后侧,隐约可见一毛屋。毛屋的纱窗上,微微透着朦胧的烛光。烛光摇曳,眼前的湖光、小桥、流水便若隐若现。正所谓“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此情此景让司力夫感叹万分。他的巨能公司就在楚都遗址,但那里已是高楼林立、华灯灿烂,哪里能品到一丝楚风气息?却没想到,身在异国的华人,却在繁华他乡筑起了楚人的芳华,真让人唏嘘不已。

在行走的小径上,司力夫看到几乎所有的茶室都座无虚席,基本上是华人。他们大多都是默默地品茶,均不高谈阔论。司力夫问向老者,这是何故?老者说,他们就是想坐在楚园里,宣泄一下思乡之情,言语就成了多余的东西。

啊,怎一个“情”字了得!正感叹间,桥上走来一人,正是温思雨。他们虽未谋面,但神交已久,所以无需介绍,直呼对方名讳:

“温教授,你好!”

“司董,您好!您的手伸过了大洋彼岸。”

两人哈哈大笑起来。他们都不约而同地记起,中美建交前夜,尼克松首次访华走下飞机时,周总理与之握手时的名言。

司力夫认识温思雨是当然的。不仅因为他调看了温思雨的所有资料,而且在近期的媒体上,温思雨的照片更是历历在目。所以司力夫把开场白的重点放在自我介绍上,但他错了,他发觉温思雨对他和他的巨能集团非常了解,包括他们面临的问题。这样一来,他们的交谈就便捷得多。

司力夫求贤若渴。温思雨若能到他的旗下,巨能集团定会如虎添翼。再大的困难,也会迎刃而解。温思雨则是报国心切。有巨能这个优质平台,可充分用尽他平生所学,一展抱负!所以,两人一拍即合,直聊到月沉湖西,也倦意全无。

这时,湖中央的一艘巨大的水榭上,响起轻柔的琴声,演奏的是中国名曲《高山流水》。循声望去,才发现一道纱幔徐徐展开,幔后是一架银光闪闪的竖琴。琴后坐着一位身着中国楚服的宫娥。她的动作轻柔徐缓,仿佛不是在演奏,而是在舞蹈,美轮美奂,赏心悦目。轻柔的琴声,仿佛是微波送来,淡泊而优雅。

司力夫内心一阵激动,仿佛数百年前俞伯牙邂逅钟子期的美妙传说,今又重现。他感到现场气氛很好,便鼓起了勇气,掏出了邀温思雨加盟的合同书。他之所以迟迟不敢掏出,因为他已了解到世界500强们对温思雨开出的条件,而司力夫开出的条件,只是人家的一个零头。但以他的财力,也只能如此。

“温教授,这是一份加盟协议书,请你指正。”司力夫把文件双手递给温思雨。

温思雨快速地浏览了一遍。看到待遇一栏,眉头微微一皱。

司力夫忙说:“温教授如觉不妥,待遇还有提高空间。”

温思雨指着条款说:“巨能给我40%的集团股份,这不合理。”

司力夫心里一凉,倒吸了口冷气,马上说:“可以提高到45%。”

“啊,司董,您误会了,10%就行。”温思雨拿起笔在文件上改了一下,迎着司力夫错愕的眼色说:“我选择巨能,是要把这项世界领先的科技成果带回中国。钱的事,并不重要。”

司力夫一下惊呆了,不解地看着温思雨,又把头转向坐在一边的老者。

老者笑了笑:“这就是温思雨!”

司力夫一时十分感动:天下还真有如此看淡名利金钱而注重中国情结的人。

当然,在畅谈之中,双方还是稍稍保留了一点私心。

司力夫仔细研究过温思雨。以他才华横溢的气质,少年英俊的外表,蒸蒸日上的事业,他身边绝对靓女如云。但未婚的他,在西方花花世界里,竟能洁身自好,从无绯闻。这是个值得女儿托付终身的男人。若能如我所愿,他的家业也会因此而后继有人。

温思雨的私心却只有七个字:铸剑十年终出鞘。

透过迷茫的夜色,温思雨仿佛看到那座爬满了常青藤的孤坟。汉白玉墓碑在月儿的清辉下,温润而高贵。一晃又是几年没去扫墓了。墓前的春花秋叶又多了几层?温思雨只觉一阵酸楚涌上心头。

风向突然改由湖边吹来,两人便闻到了来自湖面荷叶的清香。这浓郁的初夏气息,使人不约而同想起故乡的那挤满了荷花的池塘。两人不约而同地对视了一下,眼里便生出一片湿润。这情景,正好掩盖了温思雨的忧伤。

司力夫轻声地问:“有好几年没回去了吧?”

温思雨想道一声“是”,嘴唇动了动,却发不出声来。他知道,他一张嘴,泪水就管不住。他不想让司力夫看到他落泪。他的泪已在几年前流干了,流在谷雨的遗像上,流在她的日记上,流在她的花圈上,流在埋她的黄土上。从此,他眼里再没有泪水,只有仇恨!君子报仇,十年不晚!这个“十年之约”的兑现,已为期不远。

此刻,在司力夫面前,他不能落泪。他用最大的毅力让自己平静下来,并且改变了话题:“司董,我可能需要一年左右的准备才能回国。”

司力夫有点意外:“怎么会要这么久?”

温思雨解释道:“您不太了解英国。它是个自由的国家,但有时却极不自由。此刻,我就极不自由。我现在被某些机构盯得很紧。如贸然提出去中国,可能就一辈子拿不到签证了。”

“有这么严重?”

“是的。”

“啊!”司力夫吃惊不小。

“英国在尖端科技这块,控制得特别严,但他们缺乏耐心。”温思雨平静地说,“我眼下风头正盛,必须低调行事,淡化自己,韬光养晦,寻找机会。”

司力夫笑道:“到时候,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两人击掌为盟,相约明年。

真所谓“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此时此刻,让他挂念了近两年的贵人,正在跨入巨能集团的大门。楚园之约,恍如昨日。司力夫收回思绪,走向大门,他要到门口去迎接温思雨。

当司雪看到温思雨向后飞起一脚踢关车门时,着迷了好一阵:这动作太潇洒了!她想,哪天我也来这么一脚!她正准备出门,突然发现没有听到自己走路时,鞋跟发出的啪啪声。低头一看,坏了,脚上穿的是一双网球鞋。原来是晨练后,一直在考虑穿什么,却忘了换鞋。一身职业装,却穿的网球鞋,不伦不类的。好在她办公室里有个套房,应该找得到合适的。她赶紧返回套间,在鞋柜里翻出几双,又仔细地挑了会儿,才选中一双。突然间,她捂心自问:我今天是怎么啦?搞得像约会似的,至于吗?她想起了昨夜的失眠,脸上飞起一片红云。

是的,昨晚她真的失眠了!

司雪的睡眠习惯非常好,她从不失眠。昨天晚上10:30,她还是像往常一样靠在床头,准备看半个小时的书,然后入睡。她拿起放在床头柜上的《苏轼全集》,按照书签的指引,正好在读《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当她读到“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的时候,她放下书,眼前莫名其妙地出现了温思雨那俊朗英俊的面容。为什么此刻想到他?难道他是豪杰?怎么老想到他?但就是想到了他。书怕是读不下去了,她干脆靠在床头上想起来。于是白天发生的点点滴滴,就像银幕一样,一张一张地展现在她的眼前。

首先是温思雨走出候机室的那一幕。他一步一步地向她走来,仿佛他已经认识自己一辈子似的。他是如何知道自己就是来接他的,这真是个谜,至今未解。

接下来的一幕是他的回国宣言,讲得多好,“位卑未敢忘忧国”,一句话就道出了他回国的心愿。

再一幕就是江如蓝的动情。是的,应该叫作动情。和她闺密几年,从未看到她面对一个男人几次红脸。这位号称中原第一公主的女孩,从未正眼看过任何一个男青年,但在温思雨面前,她几近失态。至于吗?

最后,她脑海里出现了孙渊搅局的一幕。要不是温思雨的从容应对,酒会还指不定如何收场呢。她试着把两人做个比较。但没有成功。因为他们没站在同一个平台上。一个伟岸挺拔、十分阳光。一个猥琐苟且、阴暗狡诈。想着想着,她真失眠了。

此时此刻,想着温思雨的,还大有人在。这个愁到极致的人,便是中原巨能集团常务副总孙渊。过去的这段日子,对孙渊来说,用“恐怖”两字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他六年含辛茹苦地构筑的美梦大厦,在温思雨到来的几天,即将灰飞烟灭。让他如何面对?

华中理工大学的博士高才生,中原省杰出企业家光荣榜上最年轻的后起之秀,中国新能源协会会员,中原巨能集团名副其实的二把手,这些光彩夺目的桂冠,让多少人羡慕不已!更让他心动不已的,是身价百亿的董事长之女,开始从冷漠中走出,应约与他喝过咖啡。他心里明白,不能小看这杯咖啡,这杯咖啡中透着司雪对他的巨大转变。因为在这之前,司雪从没正眼看他一次,更别说两人双双相对而坐。当他给司雪拉开座椅时,她说了声“谢谢”,甚至还笑了一下,虽然笑得有点勉强,就像她答应赴约一样勉强,但他感到她是笑了。两边嘴角往上翘了一下,在别人脸上可能代表不了什么,可在她那常年冷若冰霜的脸上来说,那就是笑!因为她不是一般人,她是身价百亿的小公主,是踏破中原也难觅的绝代佳丽。当他沉浸在对未来美好的憧憬时,温思雨突然出现了。

其实,孙渊早就知道温思雨要来的消息,他并没有怎么放在心上。他仔细查阅了温思雨的履历,一介书生而已,翻不起什么大浪。在温思雨到来的时候,他也并不特别关注,只是觉得这个人太帅了,仅此而已。但是渐渐地,他感觉到了事情有点微妙,是因为司雪对温思雨的态度。这个以冷傲著称,不苟言笑的女人,却在温思雨面前常常容光焕发、如沐春风,这使孙渊感到一种莫名的心慌。渐渐地,还发现司雪常常用非常温柔的眼神,去瞅一瞅温思雨。这样的眼神是孙渊从未享受过的。而且在办公会上,她常常走神,会不时地瞟一眼温思雨。虽然是用快闪的方式,但频率非常高。温思雨也常常回眸看她。有时候两人的眼光还碰了一下,又马上躲开。孙渊感到这两个人的眼光里面,包含了太多的内容。有时候,他怀疑自己是不是疑邻偷斧?可后来有件事进一步证实了他的猜疑。

一天,孙渊的部下,也是好朋友的技术部尹总说,看见温总和司总坐在一张沙发上喝茶,而且挨得很近。这让孙渊十分警觉。因为孙渊知道司雪的习惯,从不和男同事同坐一张沙发。在她与孙渊喝咖啡以后,孙渊试探性地坐在她旁边,她也会立刻起身,坐到另一张沙发上。尹总用开玩笑的口吻对他说:“孙总,婚姻大事要抓紧啰,搞得不好,到手的鸭子就飞了。”到这个时候,他才真的着急起来。他在仔细地观察司力夫后,发觉他看温思雨的眼神是那么柔和,透着欣赏。而且他对温思雨的称谓不是温总,而是思雨。语调也特别亲切。可这么多年来,他一直叫自己“孙总”。他突然想,司董事长是不是也有招一个乘龙快婿的计划啊?司力夫对孙渊很尊重,甚至很客气,但从未亲切。他知道司董对他有看法。例如说在经济方面,认为他不干净;例如说在女人方面不够检点,但从未说破,只是点到为止。有一点他是肯定的:司董不喜欢他,不太情愿把女儿嫁给他。但他不急,因为他控制了集团从技术到生产的各个环节。离了他,巨能就转不动了。司雪投入他的怀抱只是迟早的事。但时过境迁,到这个时候,他真正地感觉到危险了,感觉到要出大事了。他恨恨地想,我不能坐以待毙,咱们走着瞧吧,鹿死谁手还不一定呢!所以,他也非常重视今早的会议。但他决定比预定的时间晚5分钟进会场。这时,他也看到英姿勃勃的温思雨大步迈上台阶。他之所以感到温思雨是“迈上台阶”,是因为温思雨每一步都跨上两步台阶,而且毫不费力。看来,这也绝非一介书生。想起昨天酒宴上他的强势,心头更是一沉。

当孙渊踱着八字步走进会议室时,大家的目光都露出惊讶的神色:怎么一身便装?孙渊的内心则很是痛快。他要的就是这个效果。让大家知道,他对今早的会议满不在乎。

司力夫皱了皱眉头,想说什么,却忍住了。司雪却发话了:“孙总,公司有规定,公司高层办公会,必须穿正装。”

“你的意思是让我去换?”孙渊昨晚就对司雪有意见,今天想报复一下。

“以后注意吧。”司力夫开口了,“我们开会。”

会议第一项,由负责组织工作的司雪,宣读对温思雨的任命:“经过公司经理办公会讨论,并报集团董事会批准,任命温思雨为巨能集团副总经理兼A2实验室主任。请温总对任命发表意见或建议。”

“谢谢司董,谢谢集团经理办公会对我的信任。”温思雨站起,对大家鞠了一躬,坐下后接着说,“鉴于实验室的机密性,我建议,实验室直接归司董管……”

“我反对!”孙渊打断温思雨的话,显得极不礼貌,“根据集团公司章程,应该首先向我汇报。”

“章程里也有允许打断别人发言这一条吗?”温思雨平静地看着孙渊。

孙渊愣了一下,随即说道:“你可以发言,但说不说章程都在那里。”

“看来孙总对章程很熟?”

“当然。”

“请孙总把第十五条第一款说给大家听听。”温思雨仍然是一副波澜不惊的神态。

孙渊思索了一下,没吭声,有些疑感地看着温思雨,猜度着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有关保密项目的特别条款。”温思雨直盯孙渊的眼睛提示道。

两人的目光对视着,谁也没有躲开的意思。虽然没有争吵,但会议上火药味很浓。终于,孙渊收回了射向温思雨的目光,因为他记起了这道条款。

“第十五条第一款明确规定:对保密性极强的重大项目,可以直接对董事长负责。”温思雨一字一句地背了一遍,“孙总,你说呢?”

孙渊狼狈地点点头,含糊地说了句:“行吧。”

司雪松了口气,赶紧问:“大家就这件事表决一下吧,同意温总意见的请举手。”

十几个参会人中,有两三个犹豫了一下,见孙渊都举手了,也忙把手举起来。

“好,全票通过!”司雪兴高采烈地宣布。她知道,今天的这个决议,意味着“司孙时代”的结束,“司温时代”的开始。她用赞许的目光投向温思雨,刚好温思雨也目光灼灼地看向她,而且都没回避。既没回避对方,也没回避大家。这情景就像一篇宣言:我们将收回主权!

让他们意外的是,一件貌似平凡的小事,却加快了收回主权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