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性消费、经济增长与消费伦理嵌容
- 孙世强
- 1448字
- 2025-04-03 17:28:53
二 消费的本质是满足人本需求
消费源于需求,但应符合社会性约束。消费滥觞于人的需求,滋养着人的生命,影响着人的生活质量,客观上也成为经济增长的动力源。无论是马克思的人的生存需求、享受需求、发展需求的三层次需求理论,还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的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的五层次需求理论,都彰显着一个共同的主题——消费需求是人性的本质,而这一人性本质的实现大都要通过消费满足。消费体现着人类社会与自然间的摄取低熵和输出高熵的能量转化过程,承载着人与环境、人与社会及人与人自身间的各种关系。这些关系也构成了制约消费的客观标准。所以,消费本身就要受诸多条件的约束,除显性制度约束外,消费主体是否平等、消费主体观念是否健康、消费目的是否纯洁、消费方式是否正当、消费结果是否合理、消费发展方向是否合宜等的哲学层面的消费伦理内容也是摆脱不了的又一约束集。
消费的各类目的性需求与经济增长之间呈现强关联特征。各层次消费的目的性需求体现了人的需要内容的多样化和需求的动态演化跃进规律。生存需求是为了保有和延续生命,享受需求是为了自由享受生活,社交需求是为了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发展性需求展现的是需求内容多样化和内涵精神性的基本特征。人的这些目的性需求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动态发展的。越是低层次的需求越注重“物质”元素,随着需求层次的演进提升,不仅需求要注重“物质”内核的质量保证,而且非物质的、精神性的需求上升为主体性需求,这就要求环境,包括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等生存条件的优化。不论何种层次的需求,保证社会“物质”内核的充分供应都是基础。而要满足这一基本条件,生产能力不断提升,生产体系的完备,生产的持续发展、生产的人性化导向等是必然的演化趋势,也可以概括地说人类需求层次的愿景提升仍然依靠经济发展,客观需要经济动力的可持续、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所以,正是人的这些自然性的目的性需求的绝对性和动态发展的相对性,客观上建立了经济学意义上的需求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消费质量的提升要求人类消费必须践行“通约性约束”。消费是经济过程中的一个环节或一种关键要素,决定着经济增长的质量。虽说消费是实现人的目的性需求的一种主要方式,但消费意识如何?采取什么手段消费?通过什么途径实现消费?消费发展方向是否合宜?诸多消费内容并没有固定,个人具有充分自由,这也就产生了不同的消费态度、消费方式及消费文化。但是人类社会毕竟是“两次提升”后的社会组织,任何个人和组织的任何活动都不能对社会造成负面影响。就个人消费而言,虽属“私人”活动,但其客观存在的外部性也使其演变为一种社会活动,要想实现社会所有人的需求,所有人都要进行社会性构想,接受并践行人类的“通约性约束”——消费制度和消费伦理。
西式消费文化掣肘人类社会经济增长质量。现代西方社会侧重于偏向经济增长的消费功能,形成了西方式消费文化。这种文化的世界传播冲击了消费的伦理属性,搅乱了人的消费的目的应然性对应的消费伦理秩序,带来问题经济增长和经济增长问题已成必然,混淆了人的客观需要层次提升的逻辑性和合理性。《墨子》中的《辞过》中记载:“凡回于天地之间,包于四海之内,天壤之情,阴阳之和,莫不有也,虽至圣不能更也”,消费应秉承规律——体现“天壤之情,阴阳之和”,由此,才能实现消费发展——消费制度的优化、消费结构的改善、消费能力的提升、消费质量的提高和消费方向的合宜,消费发展才能演化为合宜的消费动力,才能保证经济增长的高质量和可持续。